达芬奇
全世界最有名的天才画家
对于他的褒奖可以写满整整一面墙壁。
这个无所不能的人被人们称为
博学家
说直白点
这个世界就没什么他搞不定的事儿
当然,人们最熟知的是他画家的身份
这位响当当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如果提到他的代表作
油画当数《蒙娜丽莎》
而壁画,一定是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
《最后的晚餐》
这幅被亿万人口口传颂的名画到底在哪?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下面两个问题:
如何找到他
以及
如何读懂他
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Cenacolo e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说来你也许不信,这样一幅堪称无价之宝的作品,竟然不在任何一个世界伟大的博物馆中,而在一座不起眼的小教堂里。
图来源于网络
这座教堂在米兰偏僻的城郊,跟市中心堪称国宝级的米兰大教堂比起来,简直简陋到不值一提。
然而,1496年,来到米兰的天才画家达芬奇开始在这间教堂仅有的餐厅创作壁画,历时4年,完成了我们今天知道的《最后的晚餐》。
图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达芬奇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人才济济的佛罗伦萨来到米兰。
很大原因是因为佛罗伦萨当时最推崇的艺术家已经是年轻又才华横溢的米开朗基罗。
被屈才的达芬奇愤然离场,打算在米兰施展他的艺术天分。
当时的米兰大公斯福尔扎迅速意识到达芬奇的天才,不仅委派达芬奇装饰自己的城堡,也将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订单给了达芬奇。
在伦敦和威尼斯的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而画的草图。
从这些草图看
达芬奇对这幅画非常重视
而且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
这个著名的宗教题材,已经不知道被画家们画了多少遍了。
画家们会把13个人中的叛徒犹大孤立出来,安排在饭桌的另一边,犹大展示给大家的,永远是一个背影。
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以及这样:
背对观众的犹大手中拿着出卖耶稣而得到的赏钱袋,使观众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事实上,达芬奇一开始也想这么画
而天才之所以能称为天才
也许就是因为他敢于做与众不同的事
读懂《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耶稣在一次晚餐中对他12个核心创业团队成员说:
“你们这些跟我在同一个盘子里吃饭的人
有一个将会出卖我!”
大家都知道,耶稣是有未卜先知能力的。因此这件事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叛徒犹大带着仇视耶稣的以色列执政官前来抓捕耶稣,并用约定好的一个吻,告诉执政官哪一个才是耶稣。
作为出卖耶稣的补偿,他仅仅得到了30个银币——当时卖一个奴隶的钱。
而这幅画之所以叫《最后的晚餐》,则是因为犹大的出卖,最终将耶稣送上了死亡的十字架。
之后耶稣升天成神
再也不可能和门徒们坐在一起拉家常了
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犹大的脸被涂成近乎黑色,达芬奇用这种色调变化突出重点、表现人物性格,几乎是开创了光影画法的先河。
画中的犹大听了耶稣的话,身体惊讶的后倾,他的右手紧紧赚着出卖耶稣得来的钱袋。
耶稣和犹大中间,还隔着两名信徒,他们唯一的联系是各自伸向盘子的手。
此时的耶稣,一边将手伸向放着餐包的盘中,一边说完了:
跟我在同一个盘子中吃饭的人将出卖我
犹大的手就在这一刻,戏剧般的在空气中戛然而止。
关于犹大为什么会出卖耶稣
我们找机会再慢慢细聊
这幅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以达芬奇为首的老一辈文艺复兴杰出画家,给绘画注入了最充沛的生活气息与活力。
纵观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绘画史,但凡是被大家推崇之至的画家,都拥有这同一个特点。
即使你看不懂复杂的绘画技法,分不清五花八门的流派,也能迅速被这样一幅画所传递的信息感染。
这种也许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生动感,在当时的西方绘画界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
“后现代作品”一般的前卫。
一票难求的传世之作
不要以为知道了《最后的晚餐》藏在哪里,就能轻而易举看到他。
买到一张《最后的晚餐》参观票有多难
图来源于网络
没错,这就是存放《最后的晚餐》壁画的教堂餐厅。
米兰的天气从这幅画落成的第一天就在不断摧毁他。
经历多次战争的洗劫和岁月的消蚀,大家现在还能看到他已经算是奇迹了。
这间屋子目前被完全密封起来,画作上经过多次修补,已经分不清哪些是达芬奇原先的笔触。
只有通过网站或电话预约才有机会进入参观,而预约往往要提前三四个月的时间,
都不一定能订到
预订可以在官网预约:
http:///index.php?nvpg[tour]&id=744&wms_op=cenacoloVinciano&SiteVersion=1&Language=ENG
因为网络放票数额有限,电话订票的普遍较少,电话能订到票的几率要比官网订票订到的几率大得多。
观点
千万不要得罪一个画家
一位文艺复兴画家到底有多大本事?
他可以把任何人画在画布上,把他们的形象演绎成画中人,最主要的是,这个形象将名垂青史,没事儿就被拿出来戏说一番。
比如米开朗基罗,把自己画成了一张人皮。
而小心眼儿的达芬奇,则可能把犹大的面容画成拼命催促工期的修道院院长。
毕竟,所有的形象都是画家想象出来的,而艺术的原型,必然来源于生活。
图来源于网络
时代不停在进步,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也不停在变化。当我们回望经典,实际上是在回望作为人类最璀璨的智慧精华一步步的成长历程。
每一个经典,在当时的时代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创新,他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区别于同时代的任何约定既成。
我们常常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名著与经典时,也许更应该让身心回到那个时代,感受人类祖先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